BDS团队荣获融臻杯社区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竞赛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0/01/0611:10:57
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有言,建筑是爱的行为,而非场景和道具布置。



建筑作为生活的容器,设计者所追求的从不是元素的堆叠,而是会呼吸、人性化、可持续的空间。家如是,公共社区亦然。

你的心目中,一个理想状态的社区公共空间是怎样的?


功能分区要合理,满足各年龄层群体的活动需求;在细节处理上要人性化,创造一个真正“待得住”的舒适环境;

理想的社区空间容纳了阳光与微风,可以安放一群人的欢愉也可以陪伴安静阅读的你。


前一阵,蓝城装饰集团参加了融创上海产品中心举办的融臻杯社区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竞赛。

善于构筑美好人居的BDS团队,以一个“星球”主题的作品演绎,夺得单一群体空间一等奖。

设计竞赛的命题可供青年人活动的开放社区空间,选址在住宅小区的架空层,连接住宅楼,南面有开阔草坪,两侧是小区水景与广场,室内面积约252㎡。




通过调研,BDS团队将功能板块锁定在水吧、宠物房、瑜伽室、阶梯阅读角与共享办公区五大部分。

不止满足了大家普遍的聚会办公需求,也为社区日渐增多的健身、养宠物群体留出专属空间。




在空间布局上,团队引入星球的意向。舍弃传统横平竖直的区域分割模式,以交错的弧线作为隔断,根据区域性质设计了开放、半围合与封闭式的三种空间。

这正贴合了设计师对当代都市青年的理解:每个个体都是星球,运行于自己的轨道上,相连又不相连。




弧线的运用不止于隔断,设计师有意在家具选择上也舍去了棱角分明的款式,为空间注入温柔与流动的气质,呼应着落地玻璃窗外景致的时时变化,常看常新。

再细看设计师排布下的每个功能分区,其实也都并不是单一死板的。

白天的办公区可供下班后大家桌游休闲,或是作为周末的小市集场地;阶梯阅读室入夜后化身音影厅,宽敞的空间甚至能容纳一场live表演……

设计师们充分考虑到青年人不同时段的需求,让200+平米的空间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真正优秀的社区公共空间,其实并不只是跟着大家的需求走,他更可以吸引邻里、实现“创生”,成为大家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契机。

也许有了这样一个社区,下班后的你不会只想拖着疲累的身躯回家扑向自己的床,你会想到瑜伽室静坐冥想,让身心都好好放松;烈日炎炎的周末不再只有宅家吹空调一个选项,你可以到同样舒适的阅读室里去,找一本书,遇见一些与你同样喜欢阅读的人。




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星球,那么在孤独运行的轨道上,社区,便是一个将彼此更好相连的地方。